品阅小说网 > 崇祯七年 >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一九零 射艺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一九零 射艺

品阅小说网 www.pyxs.com,最快更新崇祯七年 !

    在鲁密铳大规模的普及之前,弓箭是董策手中唯一的远程武器-而就算是火器普及了,对于骑兵来说,射速更快的弓箭也是必不可少的,更别说,强弓的威力也是极为的骇人,在某些方面并不逊色于枪械,而运用的灵活性上更有胜之。

    在日常训练马术的那片训练场上,战马都被拴在了靠近丘陵的那一边。

    训练场的大部分都被清空了出来,在中间位置树立了十六个大大的靶子。

    靶子有两种,一种是五尺高,一尺半的宽度,其形状和一个站着的人差不多的那种。

    第二种靶子则是比较大,也比较复杂,里面是用木头搭成的架子,外面则是蒙的布,布的上面画了人,里面用木杆二根,用绳子把边儿给缝上,然后在四角则是用钉子钉紧以固定。整个靶子高八尺,面阔两尺,整个形状就像是人骑在马上一样。

    每一种靶子各有八个,依次排开,每一个相距为五步。

    而士兵们便站在距离靶子大约九十步之外的所在,按照各自所属的都,排成三排队列,站得整整齐齐。

    在测试之前,董策先让他们演示了一番正步走,左转身,右转身之类的动作,见众人并未落下,这才是满意的点点头。

    这[一_本_读]小说 些时日马上功夫训练的较多,可是这些步战的基础董策也希望他们还记得清楚,免得将来还要拾起来。

    然后考校正式开始。

    关于如何考校军兵的射术,在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记》中早有记载,也不需要董策多操心,只需要按照其中说的来就成。董策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若是论对这方面的了解在,自己是绝对比不过行伍数十载的戚少保的。而戚少保文武全才,更是少有的能把练兵的心得绝不为过,只是明末实在是太过于.糜烂,以至于想要按照其上的方法练兵都成了一种奢望。

    正所谓北方之习,最重于射,但射不在图中。

    按照《练兵实记》中的法子,董策把射手分为三等。

    能扯弓射重箭,又去得平,又去得远,又多中,中必深入,此超等射手,不可以寻常待也。

    射得不远而平,开硬弓发重箭,能中者二等也。

    射得远而不平,箭轻弓软多中者,三等也。

    建奴及昔日纵横沿海各省之倭奴之箭,射程都不远,原因是箭重,箭重则威力就大,一旦人被射中便不可当。而且抵近了射,射速也极快,几乎是那边弓弦嘣的一声响,这边人就被射死了。

    超等射手和二等射手那自然是不必说,几乎是百发百中无虚弦的,而且射速也快,威力也大,射程也远,射的也深,发挥更是极为的稳定。

    三等的射手中又分为九等。九中者,准超等。八中者,准上上等。七中者,准上中等。六中者,准上下等。五中者,准中上等。四中三中者,准中中等。二中者,准中下等。一中者,准下上等。不中者,准下中等。不知者,准下下等。

    所有人都拿着步弓,腰间挂着箭壶,里面攒满了长长的羽箭。

    董策手里的弓箭还是很多的,差不多足够这四五十号儿人一年用的了。

    他策马在一边,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蓝旗,扫了众人一眼,上下挥了挥,王通便是扯着嗓子喊道:“忠字都,出列,向前十步,准备射击!”

    “是!”

    第一排的十六个人齐声应是,向前正对着自己那个靶子大步走去,走到距离靶子大约八十步的距离停下。

    他们都已型的明弓步战弓。

    明弓和清弓有很大的不同,相比起清弓粗大的梢,明弓的梢要小很多,属于两段反曲弓臂,大反曲带垫短稍,而清弓则是一段反曲弓臂,大反曲带垫长稍。明弓的弓弦也要比清弓的短不少,整个体型看起来要小得多。

    相对于清弓,明弓的效率更高,回弹和减速更快。清弓则是为了抵近了发射重箭,增加杀伤力,而牺牲了效率。

    他们的弓董策曾经拉过,按照后世的标准,差不多是一百二十磅左右的拉力,换成这个时代的单位就是九十斤左右,属于明弓战弓里面的中等弓。

    规格很统一,几乎没有差别。

    一百二十磅左右的拉力,差不多和那些缴获的后金兵骑弓拉力一样,比步战用的后金军大铁弓要差得远。

    这也就是董策这些手下,一个个又高又壮,被他用大量的肉类和足够的粮食养的体格惊人才能拉开这中等战弓,若是换成一般的明军,就拿营养不良的虚弱样子,怕是下等战弓都拉不开。

    “发射!”

    王通一声令下,众人纷纷张弓,他们的动作几乎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一般——搭箭快,眼直视前方,前手主定,后手加力,前手把弓如月出,后腿有点儿像是瘸子。这就是训练一群没有军事基础的百姓为军兵的好处所在了,他们几乎是一片白纸,可塑性非常好。

    而这个射箭的姿势,也是严格按照戚继光的兵书中练出来的,每个人都很标准,也就是俗称为的‘大架射’!

    随着一片蹦蹦的弓弦震动声响,十八支箭离弦而出。

    然后便是一片咄咄的钢铁箭头钉进木头靶子里面的声音。

    站在靶子不远处的王浑瞧了一眼,大声报数道:“人马靶,尽数命中;人靶,五中三失。”

    董策在一边面无表情的看着,心里确实对这个结果还算是满意。

    而后王通又是大声道:“一百息之内,射出十箭!开始!”

    “是!”

    众人又是齐齐应是,并不慌乱,而是开始沉稳的张弓搭箭,瞄准自己面前的靶子射过去。

    他们之前在射箭操练的时候,对于射速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本身射击的速度就比较快,此时并不慌乱。而且多半心里也都有底儿,知道自己一百息之内射完十箭是没有问题的。

    嘣嘣、咄咄的声音不绝于耳。

    许多书中,经常能看到什么连续拉上五六次,多则七八次强弓,弓手就会力竭的说法,其实用文雅一点的话说,这纯粹是无稽之谈。

    在一个王朝正常的年代的军队中(晚明和宋末的西军意外的军队不算在内),一个经过长期训练的合格步弓手如果不能以急促射连续发射十二箭以上,那就是垃圾。就算状态不好,没休息好,没吃好,急射十二箭也是最低限度。正常情况下,弓手的连续射水平,平均能维持在四十八箭以上,也就是射空了两个箭壶。

    且不说他们,就算是后世的国内传统弓爱好者,一般一个经过三个月正规训练的普通体型,普通体质的男人,在使用复原的弓力为七十磅上下清弓的时候,都可以做到每分钟十发。英国长弓协会提供过数据,实战中好的长弓手用一百三十磅以上的战弓最高纪录每分钟十七发,后世的一位威尔士射手则在不考虑准确度的情况下,最高记录为二十四发。

    在中世纪的英国,合格的长弓手在使用拉力为一百三十磅到一百五十磅长弓的时候,必须做到长时间压制射维持速度,可达每分钟七发,可连续射击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

    而其实还有一个最起码的常识,弓手就算没力了,最先疲劳的永远不会是拉弓手臂,而是持弓的手臂。因为实际每次开弓持弓臂承受的反作用力和拉弓臂相同,而它还要随时多出弓身的自重。

    (怎么样,扫盲了吧?哈哈哈哈哈哈哈……俺说过的,俺是考据党,俺的上一本书,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唉,当时还是图样图森破啊。)以下不算钱:ps(《天工开物-佳兵第十五》中有记载。战弓按拉力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弓120斤、中弓90斤、下弓60斤)

    他们是久干农活儿的,手脚粗糙,力气极大,一百息拉弓十次,不过等闲而已,所虑者,无非是命中率而已。

    一百息之后,王通大声道:“停,都不准射了!”

    而后他和王浑两人检查了一下,得出了成绩。

    所有人都在一百息之内把十箭射了出去。

    目标是人马靶的八个人,有一个十一中十一,两个十一中十,一个十一中九,剩下的四个人则都是十一中八。面对目标要小得多的步人靶的八个射手成绩就要差一些了,全中的一个没有,一个十一中十的,剩下的都在十一中四和十一中九之间。

    然后又是互换目标,之前射击步人靶的换成人马靶。

    又是一百息内的十轮射击。

    而后又把后面的两个都给换上来,各自射了二十一箭。

    戚少保在练兵实记里面记载的这个法子非常之省力简便,不过是半个时辰不到的时间,所有人的成就便都出来了。超等射手只有一个,是忠字都马贼出身的一个家丁,唤作是董忠贤的。他长的白白净净的,人也秀气,身材又高又瘦,不像是马贼,倒像是个书生。他射出的箭,几乎在靶心挤成一团,这说明他的箭路很直,很稳,手也很沉稳,发挥非常稳定,几乎不会有什么波动。而且箭簇都是深深的钉进靶子里面去,说明他能轻松的驾驭弓箭,能发挥出比规定的拉力更大的磅数来。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